安全現狀評價
安全現狀評價是在系統生命周期內的生產運行期,通過對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設施、設備、裝置實際運行狀況及管理狀況的調查、分析,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及其危險度的評價,查找該系統生產運行中存在的事故隱患并判定其危險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使系統在生產運行期內的安全風險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內。
安全現狀評價內容
安全現狀評價是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或者生產經營單位的要求進行的,應對生產經營單位生產設施、設備、裝置、貯存、運輸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安全評價。主要內容包括:
1)收集評價所需的信息資料,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2)對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隱患,采用科學合理的安全評價方法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事故模擬,預測極端情況下事故的影響范圍、最大損失,以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給出量化的安全狀態參數值;
3)對發現的事故隱患,根據量化的安全狀態參數值,進行整改優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對策措施與建議。
生產經營單位應將安全現狀評價的結果納入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整改計劃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計劃加以實施和檢查。
安全現狀評價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準備;
2)危險、有害因素和事故隱患的識別;
3)定性、定量評價;
4)安全管理現狀評價;
5)確定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6)確定評價結論;
7)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完成。
前期準備
明確評價的范圍,收集所需的各種資料,重點收集與現實運行狀況有關的各種資料與數據,包括涉及到生產運行、設備管理、安全、職業危害、消防、技術檢測等方面內容。評價機構依據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的資料,按照確定的評價范圍進行評價。
安全現狀評價所需主要資料從以下方面收集:
1)工藝;
2)物料;
3)生產經營單位周邊環境情況;
4)設備相關資料;
5)管道;
6)電氣、儀表自動控制系統;
7)公用工程系統;
8)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9)規章制度及企業標準;
10)相關的檢測和檢驗報告。